铜套
自润滑轴承
无油轴承
滑动轴承
复合轴承
无油润滑轴承
铜套,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滑动轴承,因其良好的耐磨性、顺应性和导热性,至今仍在重载、低速或摆动工况的设备中广泛应用。与滚动轴承不同,铜套(滑动轴承)的可靠性极大程度依赖于“维护”而非“更换”。一套科学有效的保养与损伤对策,是保障设备长期稳定运行、降低停机成本的关键。
核心观点:
铜套的保养核心在于 “维持油膜,防止磨料磨损” ;而其损伤处理则应遵循 “准确诊断,对症下药” 的原则。绝大多数铜套的早期失效都源于润滑不良或污染。
第一部分:铜套的科学保养之道
保养是预防性措施,目的是将损伤消灭在萌芽状态。
1. 润滑管理:铜套的“生命线”
润滑剂选择: 根据工况选择合适的润滑剂至关重要。
油脂: 适用于低速、重载、有轻微冲击且密封条件较好的场合。选择具备极压抗磨添加剂的锂基或复合磺钙基润滑脂。
润滑油: 适用于中高速、需要良好散热和冲洗杂质的场合。粘度选择需与速度、负荷匹配(原则:高速低粘,低速高粘)。
润滑周期与方式:
手动润滑: 定期通过油杯或油枪注入新鲜润滑脂,直至旧脂被挤出,表明新脂已到达摩擦面。周期取决于设备运行强度。
自动润滑: 对于关键设备,强烈建议安装自动集中润滑系统,它能定时、定量地提供润滑,保证油膜持续存在,是效果最佳的方式。
2. 防尘与密封:杜绝“微损伤”
铜套最怕粉尘、金属屑等硬质颗粒侵入。这些磨料会嵌入较软的铜材中,如同“砂纸”一般磨损轴颈。
有效密封: 确保防尘圈、密封盖完好无损,定期清理密封件周围的积尘。
清洁换脂: 在加注新润滑脂前,务必清洁油嘴和接头,防止外部污染物被带入。
3. 日常巡检与监测:发现潜在问题
温度监测: 用手持式测温枪定期检查铜套工作温度。异常升温(烫手)通常是润滑不良或磨损加剧的首要信号。
异响与振动: 倾听运行声音,刺耳的摩擦声或明显的振动往往意味着油膜已破裂,处于干摩擦或边界摩擦状态。
间隙检查: 对于可测量部位,定期用塞尺检查轴与铜套的配合间隙。当间隙超过设备制造商允许的最大值时,应计划更换。
第二部分:常见损伤模式分析与应对策略
损伤模式一:磨料磨损
现象: 铜套与轴颈表面出现均匀的细密划痕。
成因:主要是润滑剂中含有硬质污染物(粉尘、金属碎屑)或密封失效。
对策:
立即清洗整个润滑系统,包括油路、油池。
更换全部润滑剂,并确保新润滑剂的清洁度。
修复或更换密封件。
检查磨损程度,若划痕较浅,在彻底清洁并改善润滑后仍可继续使用;若划痕深重,需更换铜套。
损伤模式二:润滑不良导致的粘着磨损(抱轴)
现象: 轴与铜套表面金属发生局部熔焊、撕裂,严重时轴被“抱死”,无法转动。
成因: 润滑不充分、供油中断、油品选择错误,导致油膜破裂,形成干摩擦,瞬间产生高温使金属粘连。
对策:
立即停机,严禁强行转动,防止轴颈损伤扩大。
分解检查,根据轴颈损伤情况,按流程图右侧路径进行判断。
必须更换铜套。
根本性解决问题:重新校核润滑方案,确保润滑可靠。
损伤模式三:疲劳剥落
现象: 在铜套表面(尤其是承重区)出现龟裂或材料片状剥落。
成因: 长期承受交变冲击负荷,导致材料表面疲劳;也可能是铜套与轴承座孔配合过松(游隙),使铜套承受交变应力。
对策:
更换新铜套。
检查轴承座孔的尺寸和圆度,确保铜套外圈能得到均匀支撑。
若工况无法改变,可考虑选用更高疲劳强度的铜合金材料(如高铅锡青铜)。
损伤模式四:过热与腐蚀
现象: 铜套表面变色(发蓝、发黑),材质软化。
成因: 长时间过载、高速运行或冷却不良导致过热;或润滑剂中含有腐蚀性成分,与铜发生化学反应。
对策:
更换新铜套。
优化工作参数,避免超载超速,改善散热条件。
选择适用于铜合金的、无腐蚀性的润滑剂。
总结
铜套的保养,是一项“防微杜渐”的系统工程,核心在于润滑与防污。而当损伤发生时,切忌“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”,而应遵循上述诊断流程,找到根源,并采取图表中相应的综合对策。唯有如此,才能充分发挥铜套作为滑动轴承的优势,确保设备的长周期、无故障运行。
下一篇:暂无